诺华T-charge平台:两天完成自体CAR-T制备!
体外T细胞培养时间过长会耗尽CAR-T终产物中原始和干细胞记忆T细胞(Tscm)亚群,而Tscm对非常重要的抗肿瘤。最近诺华公司披露其 T-charge快速生产工艺。YTB323是靶向CD19的自体CAR-T细胞疗法,其制造工艺大大简化,消除了长培养周期带来的复杂性工艺。改进的T-Charge™ 工艺保持了T细胞的干性,这是一个与治疗潜力密切相关的重要特征,从而增强了CAR-T细胞的扩增和抗肿瘤活性。
最新的T-Charge™ 制造平台在临床前研究中,将体外培养时间缩短至约24小时,使最终产品在不到2天的时间内完成这个生产过程。
首先从健康供体的白细胞中富集T细胞,然后用慢病毒载体转染,慢病毒载体编码的CAR和用于tisagenlecleucel细胞中额相同。转染后培养约24小时后,收集细胞(命名为YTB323细胞),清洗后配制成最终制剂。
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体外扩增CAR-T方案,采用相同的健康供体T细胞和相同的慢病毒载体生成CAR-T细胞(CTL*019)。
采用免疫缺陷NSG小鼠(NOD scid IL2Rg null)对CAR-T进行T细胞功能测定。免疫缺陷NSG小鼠接种了pre-B-ALL细胞(NALM6)或DLBCL细胞系(TMD-8),以评估抗肿瘤活性和CAR-T扩增。
采用这种新型工艺生产的YTB323 CAR-T产品保留了单采后的白细胞的免疫表型;具体而言,如流式细胞术所示,保留原始/Tscm细胞(CD45RO-/CCR7+)。相反,传统体外扩增工艺产生的最终细胞主要由中央记忆T细胞(Tcm)(CD45RO+/CCR7+)组成(图1A)。
单细胞RNA测序实验证明了T-Charge工艺生产的CAR-T细胞和单采后的白细胞表型是一致的。
细胞因子分泌试验和肿瘤重复刺激试验显示,YTB323 CAR-T细胞的效力更强。与CTL*019相比,在CD19特异性激活后,YTB323 T细胞分泌的IL-2和IFN-γ水平高出10-17倍。此外,YTB323细胞抑制肿瘤细胞需要的浓度比CTL*019低30倍。这两种检测都清楚地证明了YTB323 CAR-T细胞在体外的效力明显增强。
在免疫缺陷NSG小鼠B细胞白细胞模型中,细胞注射后4周内研究中用流式细胞术每周分析血液中CD3+/CAR+T细胞水平,计算YTB323和CTL*019细胞的Cmax和AUC 0-21d。
与CTL*019相比,YTB323的Cmax增加≈40倍,AUC0-21d增加≈33倍。
与CTL*019相比,观察到YTB323的Tmax延迟至少1周出现,证明了增加的细胞是由YTB323分化程度较低的T细胞分化而来的。
传统工艺生产的CTL*019细胞需要0.5×106 CAR+细胞才能明显抑制NALM6 B-ALL肿瘤的生长,而YTB323只要0.1×10 6CAR+细胞(图B)。
在DLBCL模型中(TMD-8),只有YTB323细胞能够抑制肿瘤,而相同剂量的的CTL*019甚至促进肿瘤生长。
图1. A:细胞表型。B:小鼠模型中的抗肿瘤效果。
I期、多中心、剂量递增研究(NCT03960840)评估了YTB323对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。
在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(r/r DLBCL),入组标准为成年患者、ECOG 0-1和既往接受2线以上治疗,包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。
患者接受单剂量YTB323,剂量水平为1-2.5×106个CAR+细胞、5-12.5×106个CAR+细胞或25-40×106个CAR+细胞。
截至2021年4月16日,15例R/R DLBCL入组:4例在DL1,10例在DL2,1例在DL3。中位年龄为65岁;大多数(60%)接受二线治疗;4例(27%)接受过自体骨髓移植。无论研究药物关系如何,均报告所有不良事件。
在15名可评估安全性的患者中,4名患者(27%)报告至少1次3级不良事件,6名患者(40%)报告至少1次4级不良事件,2名患者(13%)报告至少1次5级不良事件。
最常见的3/4级不良事件为血小板减少(n=2,13%)、中性粒细胞减少(n=3,20%)和中性粒细胞减少(n=3,20%)。7名患者(47%)出现神经系统不良事件。
符合DLT标准的4名患者(27%)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(CRS)。两名(13%)和一名(7%)患者分别使用tocilizumab单抗和皮质类固醇治疗CRS。
试验中有4例死亡,均与YTB323无关:2例死于疾病进展,2例死于败血症。
在DL1组时,4名患者在Mo3时可评估疗效,ORR和CR率均为25%(95%CI,0.6%-80.6%)。
在DL2组时,8名患者在第3个月可评估疗效,其中2名患者在输注YTB323前已CR;ORR和CR率均为75%(95%CI,34.9%-96.8%)。
观察到剂量依赖性细胞扩增(Cmax和AUC 0-28d)。Tmax与峰值细胞因子水平一致(输注后约16天)。
图2 DL1和DL2剂量下的患者反应。
近期热门视频
更多精彩视频,尽在佰傲谷视频号,欢迎关注~
如需转载请联系佰傲谷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
﹀
点亮在看,传递信息♥